4月26日,山東省第一屆地理研學旅行項目推進會在濱州市西紙坊-黃河古村落研學基地召開。憑借在教育行業突出的影響力,中教啟星受邀參加會議,并與來自全省800多位市縣地理教研員、一線教師分享經驗,共同探索地理實踐力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與社會課程資源應用中的實踐路徑與方式,深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提升初中地理實踐能力。
研學旅行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研學旅行正處在大有可為的發展機遇期。教育部發布的2017年版《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提出,要培養學生必備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在自然、社會等真實情境中開展豐富多樣的地理實踐活動,創新培育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習方式。地理實踐力是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大力開展基于地理實踐力的研學旅行正當其時。
會上,中教啟星裝備研發部副經理王秋平作了題為“研學旅行正當時,保駕護航當助力”的報告,介紹了中教啟星為實施研學旅行課程提供的系列工具和支撐,分享了中教啟星在研學出發前、研學進行中以及研學旅行后各個環節的經驗做法,為山東省地理研學旅行項目貢獻方案和智慧。
王秋平認為,研學出發前,應該讓學生先充分了解地球地圖知識,才能更好地走向田野。中教啟星的數字星球系統通過國際先進的三維圖像處理平臺,結合精密光學技術,能夠瞬間將圖片、視頻、動畫等多媒體資源展示于數字化球形投影屏幕上,動態立體的再現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現象與過程,是幫助學生直觀形象地認識地球、學習地圖知識的重要工具。
同時,為了凸顯地圖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功能和作用,中教啟星專門為現代信息化地理教室設計研發出一套交互地圖教學系統,將數字專題地圖與教學課件有機結合,通過超寬屏投影、集成觸控、紅外、多屏聯動等多種先進技術以及獨具創新的硬件和軟件應用設計,突破傳統教室在區域地理呈現方式上的局限,讓學生實現平面到立體的認識構建,并能有效減輕老師的備課負擔、提高課堂效率,從而為研學旅行節約出更多的活動時間,讓師生輕松出行。
另外,中教啟星還推出了語音立體地形圖、地理AR沙盤、全息投影、桌面式VR設備以及各類地質地形模型等等數字化現代教育裝備產品,幫助學生了解各地基本地形特征,掌握基本的實驗演示技能,為走出去研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研學旅行的進行過程中,中教啟星提供的地理綜合實踐套裝由NeuLog數據分析軟件、高精傳感器、指導手冊、戶外活動課程、戶外背包等組成,具有模塊化拼接、獨立數字顯示、觸屏等多種功能,能夠測量、儲存、分享和分析溫度、光強、氧氣、PH值、濕度、聲音、氣壓等多種數據,可以充分滿足中學地理教學野外實踐考察學習的需求,促進學生探究學習、自主學習。中教啟星還研發了魅力星空傘、印象星空傘及12節配套的認識星空天文課程,堪稱“行走的課堂”。
研學結束后,學生作品展示需要專屬的場所和空間,從田野實踐回歸到素養培養。中教啟星營造和創設的校內地理學科氛圍,能夠為學生交流展示研學成果提供專屬空間。王秋平認為,研學旅行,貴在實踐,止于至善。中教啟星愿意做研學旅行的使用者、同行者、建設者和分享者,為持續推動研學旅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與會教師體驗中教啟星產品
在推進會上,內蒙古師范大學徐寶芳教授做了《研學-課堂》的專題報告,濱州實驗學校侯新華、濟南實驗學校初中部騰新媛等多位教師作了地理研學旅行的經驗分享。與會教師紛紛表示,此次會議的舉辦為山東省推進基于地理學科的研學旅行指明了方向,為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等核心素養提供了明確的思路和有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