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由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陜西省教育廳聯合主辦的“虛擬現實在教學中的深度應用技術交流會”在歷史文化名城——陜西省西安市成功舉辦。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副司長黃偉,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羅方述,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曹志祥,陜西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廳長王建利等領導專家出席了本次會議并為大會作報告。來自陜西近百所高等院校、各市區縣教育局及下屬教育技術裝備部門、電教館、中職院校、中小學校以及全國其他省市教育裝備部門的600余位代表參加了會議。
會議舉辦目的是為推動虛擬現實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促進教育改革與創新。現場眾多專家、教研員以及一線教師分享虛擬現實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體驗。
北京市朝陽區教研室教學督導專家組成員張如穎
其中,北京市朝陽區教研室教學督導專家組成員張如穎老師在會議上發表講演,她認為,隨著歷史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學校和歷史教師面臨著新的挑戰,這種挑戰讓學校和老師對新的教學產品產生新的需求。
張老師談到,當前在新高考、新課標、新教材的大背景下,歷史學科教學方式也需要變革。她以中教啟星研發的VR教學系統為例,結合實際案例來講述目前虛擬現實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情況。
中教啟星研發的文明的足跡歷史VR教學系統,凝聚多位權威教育專家和一線資深教師研究成果,對標統編教材,緊扣新課標,課程覆蓋中學歷史教學的重點、考點、難點。整套教學系統專為教學應用場景設計,兼顧教師啟發式引導和學生自主性探究,教學相長,良性互動,課程管理扎實可控,創新教學模式,改善教學效果。
文明的足跡歷史VR教學系統任務探索界面
張老師展示了教學系統中高中歷史統編教材、初中統編教材中具體某一節課的課程使用界面,以及VR動態地圖,直擊教學痛點,讓枯燥的知識點變成觸手可及的虛擬現實影像,有利于激發學生求知欲、好奇心和想象力,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知識點。
新課標明確提出:“通過對課程內容的整合,引導學生深度學習,促進學生帶著問題意識和證據意識在新情境下對歷史進行探索,拓展其歷史認識的廣度與深度。”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與實踐中,更加注重搜集和組織典型材料,為學生搭建鮮活的歷史情境,并通過任務與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式的歷史學習。
中國國家博物館齊吉祥研究員在體驗中教啟星文明的足跡VR教學系統
最后,張老師分享了在北京師范大學良鄉附屬中學使用中教啟星歷史VR教學系統進行“洋務運動與中日甲午戰爭”一課的公開課,并指出“線索教學是歷史學科的常用教學方法,在面對新課標與新教材帶來的諸多變化時,這種方法尤為有效”。
中教啟星一直以來堅持結合當前教育政策解決一線教師教學難題,幫助學校、教師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未來將繼續探索虛擬現實等先進數字化技術與教學設備相結合,研發更多新產品,協助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