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在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行的以“教育綜合改革”為主題的第六場集體采訪中,來自教育行政部門、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基礎教育以及農村教育一線的6位十九大代表集體回答中外記者提問,為教育綜合改革發聲。
【關鍵詞】高考改革
高考改革必須把好方向找準落點
“高考改革是全社會關注的系統工程,作為高考改革試點省份,上海市的高考綜合改革方案是2014年與教育綜合改革同步啟動的,主要堅持在公平性的基礎上,著力在科學性上下功夫。”十九大代表、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黨委書記虞麗娟說,3年來,在教育部強有力指導下,在上海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我們穩慎有序、積極推進,實現了首屆新高考平穩落地,并且在教、考、招各個方面形成了一批制度性成果。
虞麗娟說,在高考綜合改革試點過程中,有三點感受最深:改革的方向問題、為誰改革的問題和改革如何落地的問題。她深刻體會到,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好改革方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要把考生和家長在高考綜合改革過程當中的感受度、獲得感,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堅持頂層設計和抓推進落實相統一,各級組織要各負其責,協同作戰。同時,離不開教育系統內部的聯動改革、有機銜接,進一步擴大高校和考生之間的雙向選擇,來撬動高校的人才培養改革。
“今年9月開學,我們全校4359名學生,就有4359張課表,每一名學生通過學校開發的268門學科課程、30門綜合課程和70門職業考核課程,形成了不一樣的學習路徑和成長路徑。”十九大代表、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說,堅持變革中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成果在今年高考填報志愿時得以顯現。5年前,80%左右的考生聚焦20%的熱門專業,而今年參加高考的400多名考生填報的第一志愿專業,涉及了80%的高校專業領域。
李希貴覺得這項改革最大的成果,就是讓學生喚醒了自己,開始走向更加適合自己未來潛能的專業之路。通過這些年的改革探索,李希貴感到變革的阻力主要來自兩方面的挑戰,一是人才觀的挑戰,二是教師路徑依賴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