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育迎來“春天”
http://www.progcable.com2019年01月04日 09:28教育裝備網
核心提示:2012年春是我讀大四的最后一個學期,我在一家企業實習,學校老師打電話告訴我,湖北省要招聘一批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我們這批學生正好符合報考要求。當時我所在班級很少有人報考,都說當農村教師待遇差、地位低。
對此,我是清楚的。我的父親就是一名鄉村教師,工資確實不高,加之母親體弱多病,我上大學的學費主要是靠貸款。在我猶豫不決時,父母支持我報考,原因有三個:一是這次是省招,屬于新機制,待遇比現有的鄉村教師高。二是農村確實需要年輕教師。三是離家比較近,他們希望我能在身邊。在他們的支持下,我一邊實習一邊備考。后來,公司經理知道了這事兒,找我談話,用加薪的辦法鼓勵我留下來好好干。
我細細品味著經理的話,同時回憶起我的母校:5間簡陋的磚瓦教室,雨天還漏雨,加上一塊長滿雜草的小操場,就是我小學5年的母校。沒有專門的教師宿舍,一間簡陋的房間就是他們的住房,夏天蚊子無孔不入,冬天呼呼的北風吹打著破舊的窗戶,一日三餐還得自己做。記得在三年級之前差不多每天只有語文和數學,偶爾有體育課。三年級時從縣城來了一位年輕的女老師,我們每星期才有了音樂、美術。每次要上這些新開設的課,我們欣喜若狂,早早做好準備,興趣十足。那是我最美好的童年記憶。可能是生活太艱苦的原因吧,盡管我們很舍不得她離開,可這位年輕的女老師還是走了。
春節回家去拜訪離我家不遠的老校長時,老校長說的話時時在我耳邊回響:“‘爺爺奶奶教小學,叔叔阿姨教初中’是農村學校普遍面臨的問題,教師人數不足、年齡偏大。現在我們山區學校是多么希望年輕老師來呀,雖說各種條件有了改善,城里的年輕老師仍不愿來,就是來了也留不住。你是本地人,也是村里女孩子中第一個讀到本科的大學生,畢業了能回家鄉來當老師多好啊!”想到這兒,我堅定了一個信念:只要家鄉教育局聘用我,我就馬上啟程。
那年8月下旬,我接到了家鄉教育局的正式錄用通知,毅然決然地向公司辭職,懷揣著一個美麗的教師夢,帶著建設家鄉的滿腔熱情,走向了陪伴我童年的母校——一所邊遠的山村小學。
隨著城鎮化的加速,農村學生越來越少,這所小學成了5所村小合并在一起的寄宿制小學。原來簡陋的房子已不見蹤影,變成了漂亮大氣的兩層樓房,還有一棟樓房用作師生的生活用房,老師的工資也漲了好幾百。
老校長精神抖擻地指著教學樓的旁邊說:“明年將會在這里建成一棟教師周轉房。”
果然,在2014年冬天到來時我們免費住進了周轉房,里面的配套設施也都齊全。隨后這幾年學校的變化一年一個樣:現在學生也住進了標準化的宿舍,每個宿舍都有衛生間,不僅教室、學生宿舍有空調,教師辦公室也有空調。學校率先通了網絡,每個教師都配有電腦,每個教室都安裝了交互式電子白板,體育設施和圖書得到進一步完善,還建了信息技術、美術、音樂等多個功能教室,綠化、美化的校園成為山村最美的風景。
鄉村教師的工資也是逐年上漲,從教30多年的父親每月工資由我大學時的1000多元漲到了現在的5000多元。“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近5年又有7名年輕教師來校任教。
手扶著教學樓上的欄桿,看著越來越漂亮的校園,我陷入沉思:這樣一所山區的寄宿小學,之所以發生如此大的變化,都源于國家對鄉村教育的重視和對鄉村教師的關愛。其中最大的受益者,無疑是鄉村的每一個孩子。鄉村教育真正迎來了“春天”!
(作者單位:湖北省谷城縣五山鎮中心學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