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慶人工智能落地,教學大數據分析全國結碩果
http://www.progcable.com2019年01月18日 09:33教育裝備網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送走奮斗的2018,迎來希望的2019。2018年,中慶秉持用技術服務教育的初心,走在人工智能服務教育的道路上,探索課堂教學大數據在教育中的深度應用。兩年時間,中慶智課從發布到全面走向用戶,人工智能課堂教學大數據應用在全國各地落地開花,喜結碩果,一個個用戶案例真切地展現了人工智能和教育應用的有效融合。
代表案例1:青島9校聯合,探尋大數據下的教研新思路
隨著《教育信息化2.0》的發布,青島市多措并舉加快智慧校園建設發展。在市范圍內9所中學部署了19間中慶智課教室。教師借助智課系統的課堂觀察報告,研究課堂學生參與度曲線波動的原因,挖掘曲線波動背后的事件,及時調整教學方式和計劃。同時,教師根據系統的成績關聯分析(學生成績和學生課堂行為關聯分析)的結果進行了反推式探討,得出學生長久性習慣和學生成績之間某種程度上是一致的結果。基于實證式的課堂大數據,讓學校更直觀的發現教學模式、教師能力提升、學生學習成績變化的規律。
隨著各個學校智課的常態化應用,教育大數據與青島市教育e平臺融合,9所學校的數據在e平臺上能集中體現。各個學校的橫向教學數據對比為區域內教育決策的科學性提供數據支持服務。
代表案例2:株洲荷塘區美的學校,走在教學與研究的幸福大道上
學生開小差比例、參與度高低、教學設計內容……這些課堂教研中經常用到的評價指標,在以往的教研中,占據了教研組老師大半精力。隨著整體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這一狀況在湖南株洲荷塘區美的學校以及成為過去。
荷塘區積極申報了《基于伴隨式數據收集的教與學行為分析研究》課題。在全校部署了16間智課教室,對全校授課班級進行了全覆蓋,實現了所有班級全學科的常態化數據采集。在教研過程中,教學動作、教學任務、教學過程、學生情況等相關的教研指標由智課系統完成。學校各學科教研組的老師能以周為單位高效開展基于智課課堂大數據的常態化的精準教研工作,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提升自身教學能力,體驗研究與教學雙重的成就感。美的學校的全體老師目前正依托“大數據”走在教學與研究的幸福大道之上。
代表案例3:溫州第二實驗中學,新型教研結出“智慧果”
為了推進學校信息化發展,實現傳統教研工作從形式和效果上的有利轉變,溫州第二實驗中學在初二年級四個班級試點部署了中慶智課,對包含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等學科進行常態化錄制并分析。
在教研過程中,教研組成員應用學科教學對比、教學常模、教師能力矩陣等課堂觀察數據實現對職初型教師和成熟型教師的對比分析,發現職初教師的教學優缺點,找出成熟型教師隱形的優秀教學習慣,打造新型的教研模式。通過中慶智課所構建的新型化教研形態,溫州第二實驗中學在2018年11月成功舉行智慧課堂教學研討會,學校探索信息化教學教研模式的勇氣與精神以及取得的成果受到市內外專家的肯定。
目前中慶智課已經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800余所學校落地應用,在此暫不一一列舉。眾多用戶的選擇讓中慶更加堅定地走人工智能服務教育的道路。
2018,衷心感謝所有支持和關注中慶的用戶!
2019年,教育信息化的路上中慶與您攜手同行!
更多信息請查看企業專區:http://www.progcable.com/cp7
責任編輯:吳美艷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