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重大創新成果測評和論證項目正式啟動
http://www.progcable.com2019年07月10日 10:34教育裝備網
7月9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簡稱“中心”)在北京召開“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重大創新成果——“中幼多維智能學習空間”專家論證報告新聞發布會 ,這是首個通過中心 “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 論證的重大創新成果。會議還同時宣布實施“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重大創新成果測評和論證項目。海爾集團、北京金色童園對其技術和實用性說明發布報告。六家幼兒園進行現場簽約。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教育報、經濟日報等近50家媒體參加發布會。
![](/userfiles/image/20190710/20190710023636_98500.png)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表示, “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重點聚焦0-18歲兒童發展。未來學校創新實踐的關鍵,是需要構建學校新的核心平臺。這個核心平臺應當具備五個特征。首先,用新一代技術促進學習方式創新。評價新學習方式要看是否有利于促進學習者的自主性,是否強化了學習過程的互動性,是否實現了學習者發展的創新性。第二要創建新的學習場景。這個學習場景能夠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元素、更加多樣的課程樣式,才能為兒童的發展、學習的發展、教育質量的提高發揮重要作用。第三要不斷拓展學習時空。新的技術能夠創造更加多維的空間,5G、互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技術、增強現實技術的整合應用都是要拓展兒童教育的時空維度,推動學校的深刻結構變革。第四要為新的融合課程發展創造廣闊的空間。多維智能學習空間提供了融合課程發展的全新可能,將德智體美勞等兒童發展全面的需要融合在一個課程里,將多種學習目標、多種學習情景、多種學習方式融合在一個課程里,將使新課程的內容和形式大大地豐富起來。第五是要具有高度的連通性。互聯網和5G的發展為連接豐富優質的教育資源創造了條件,而“多維智能學習空間”不但建立一個一個共享優質的資源、共同開發課程、共建教育大數據平臺的體系,從而推動了學校與學校、學校與家庭、學校與社會的連接。陳鋒還強調,新的核心平臺將推動構建一個新的學習場、新的能力場、新的環境場,帶動整個學校空間結構、功能結構、課程結構的深刻變革,從而引領學校形態的變革。從這些角度看,多維智能學習空間的創新是一次革命性的創新。
2017年10月10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正式發布“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以下簡稱“計劃”)。兩年來,在研究板塊上,立項未來學校實驗研究課題147個,課題單位覆蓋全國27個省份 ;編輯《未來學校實驗研究課題優秀成果集》8套。“計劃”建立專家庫,涵蓋未來學校建設各個環節,逾600余人。此外,與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高校以及中國兒童中心、國家婦幼保健中心等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系;與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寧波教育學院聯合共建兒童研究院;推動與美國、芬蘭、澳大利亞等國知名高校和中芬聯合學習創新研究院等政府間國際組織或機構建立研究合作關系。實驗板塊上,形成“6+X”業務體系,包括編制區域教育發展規劃、布局規劃和未來學校創建行動計劃;實施創新性校長培訓計劃,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規劃建設面向未來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平臺和網絡;新建和改建一批綠色、智慧和面向未來的新型學校;共同建設校外教育機構治理模范區;共同建設未來學校研究平臺,支持參與未來學校課題研究。“X”涵蓋創新設計和建設類,學校發展、教育與管理類,新技術、新裝備、新后勤類。
![](/userfiles/image/20190710/20190710023646_24834.png)
會上,專家組組長華中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通信學院副院長、國家防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尤新革發布論證報告,“中幼多維智能學習空間”設計理念科學,課程多元融合,技術應用先進,平臺延展性強,支持教師發展,保障兒童安全,體現了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
![](/userfiles/image/20190710/20190710023656_39407.png)
青島海爾多媒體有限公司CEO鄭剛發布《中幼多維智能學習空間技術性能報告》,以翔實數據介紹了海爾集團在硬件和軟件研發中取得的發展基礎和重要突破。
![](/userfiles/image/20190710/20190710023706_22615.png)
北京金色童園園長王瑩在《中幼多維智能學習空間實用性報告》中表示,多維智慧學習空間尊重幼兒的發展規律,深化幼兒學習觀,真正的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同時,它的教學環境開放、教研環境開放和教學方式的創新,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新路徑。
落實國家學前教育發展戰略和把握科技發展脈搏,中心在努力推進計劃同時,也成為帶動區域現代化教育的重要力量。先后與陜西省西咸新區、重慶市九龍坡區、佛山市南海區、寧波市海曙區、中山市、金華市共建“未來學校實驗區”,與區域政府和各類投資辦學主體進行合作,運用這些最新研究和實驗成果新建或者改、擴建一批優質的未來學校實驗學校(幼兒園),為各種未來學校的創新研究成果提供實驗支持,將最先進的未來學校研究成果進行實驗應用,推動未來學校的研究和實踐進一步向縱深發展。
![](/userfiles/image/20190710/20190710023716_24067.png)
為匯聚更廣泛的創新要素、推出更優質的創新成果,加快構建扎根中國大地的未來學校標準體系,會上正式啟動實施“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重大創新成果測評和論證項目。未來學校研究院院長鄭德林表示,項目實施將通過公正、權威、專業的測評和論證,遴選體現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符合兒童發展和成長規律、具有創新引領作用的高質量研究成果、課程和課程體系、產品、技術、解決方案和規劃設計成果,為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機構)和地區推進未來學校建設提供可復制、易落地、有成效的優質服務和產品。同時,引導和鼓勵廣大科研院所、行業組織、先進企業、服務機構以及教育工作者等加大資源供給、加快迭代更新、加強共享合作,積極投身到教育改革創新和未來學校探索實踐之中。以“計劃”重大創新成果測評和論證項目為牽引,廣泛匯集國內外相關領域前沿創新成果,打造覆蓋未來學校各環節的課程、產品、解決方案、規劃設計等資源平臺和能力交付中心。此外,會議還就測評和論證類別、規則、程序、標準等進行發布。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