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教育廳等七部門關于印發江蘇省校外線上培訓備案細則(試行)的通知
http://www.progcable.com2019年12月02日 15:23教育裝備網
蘇教繼〔2019〕3號
各設區市教育局、網信辦、公安局、市場監管局、廣播電視局、通信行業管理辦公室、“掃黃打非”辦公室:
為落實《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規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和《省政府辦公廳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精神,省教育廳等七部門制定了《江蘇省校外線上培訓備案細則(試行)》,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貫徹執行。
一、統一思想。此次備案對象主要是面向中小學生、利用互聯網技術實施學科類校外線上培訓(以下簡稱“校外線上培訓”)的機構。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應用日益深入,校外培訓從線下向線上迅速發展。規范校外線上培訓,既是鞏固校外機構治理成果的必然要求,更是促進“互聯網+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各地要結合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將規范校外線上培訓列入校外機構治理聯席會議的重要議事日程,統籌線上與線下,兼顧安全與發展,切實提升本地校外培訓治理能力。
二、明確目標。到今年底,完成全省已開展線上培訓的機構備案工作。到2020年12月底前基本建成全國統一、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校外線上培訓監管體系,基本形成政府科學監管、培訓有序開展、學生自主選擇的工作格局。
三、協同治理。校外線上培訓具有扁平化、覆蓋廣、規模大、變化快等特點。在開展省級排查審查過程中,各地相關部門要結合工作職責,主動排查轄區內校外線上培訓的開展情況,動員符合要求的機構進行備案。根據工作需要,對轄區內校外線上培訓機構的備案信息真實性、后續整改進度等提供協查支持。
四、完善機制。各地一是要完善工作機制,在黨委、政府領導下,教育、網信、公安、廣電、市場監管、通信管理和“掃黃打非”等部門要各司其職、緊密配合,確!都殑t》落地見效。二是要完善溝通機制。各地相關部門要密切跟蹤細則實施情況,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門牽頭、多部門聯動的信息溝通機制,及時發現問題,做好風險研判。三是完善宣傳機制。各地要加強《細則》的宣傳解讀,引導校外線上培訓機構樹立發展信心、強化規范意識,要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及時總結、推廣先進典型和經驗做法。
各地在執行《細則》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建議,請及時與省教育廳語言文字與繼續教育處聯系。
聯系人:王嶸,聯系電話:025-83335664。
附件:江蘇省校外線上培訓備案細則(試行)
省教育廳 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 省公安廳
省市場監管局 省廣播電視局 省通信管理局
省“掃黃打非”辦公室
2019年11月25日
附件
江蘇省校外線上培訓備案細則(試行)
第一條 為適應“互聯網+教育”發展需要,鞏固校外培訓治理成果,維護廣大中小學生及其家長的切身權益,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規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引導規范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有序健康發展的意見》和《省政府辦公廳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實施意見》,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 本細則適用于所有在江蘇境內取得ICP備案,利用互聯網技術,面向中小學生(含中職學生)實施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政治、歷史、地理、生物等學科類校外線上培訓活動的平臺和機構(以下簡稱校外線上培訓機構)。
第三條 校外線上培訓機構應主動履行備案義務,及時、真實、準確、完整地提供備案所需信息和數據。校外線上培訓機構在備案審查通過后,方可實施相關培訓。凡未履行備案手續的校外線上培訓機構,一律不得開展培訓活動。校外線上培訓機構信息發生變更時,要按規定履行備案義務。
第四條 校外線上培訓機構登錄“全國校外線上培訓管理服務平臺”(http://xspx.eduyun.cn)進行注冊,并上傳備案材料。
第五條 備案審查重點是培訓機構、培訓內容和培訓人員等信息。校外線上培訓機構備案材料主要包括:培訓機構的ICP(互聯網信息服務)備案、電信業務經營許可(涉及經營電信業務的)等相關證照信息、建立黨組織情況的信息、資金管理、保障條件和服務承諾等信息,互聯網平臺信息數據交互及處理能力和個人信息保護制度、網絡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術保護措施、服務器設置在中國內地的說明材料。學科類培訓內容備案材料主要包括:課程介紹、教學安排、招生簡章等,引進國外課程的要根據有關規定提供相關證明。學科類培訓人員備案材料主要包括:基本信息、教師資格證明(其中,外籍人員提供學習和工作經歷、教學資質或教學能力說明)。
第六條 江蘇省教育廳、省網信辦、省通信管理局、省公安廳、省廣播電視局、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掃黃打非”辦公室等部門按照職責對校外線上培訓進行備案審查和監管,建立監管信息溝通機制,推進協同治理。
(一)省教育廳負責培訓內容、培訓班次、招生對象、教師資格及培訓行為的備案審查,牽頭組織校外線上培訓的綜合治理,公開投訴舉報方式,組織力量會同相關部門現有執法隊伍開展聯合執法。
(二)省通信管理局負責校外線上培訓機構的ICP備案(互聯網信息服務)、電信業務經營許可(涉及經營電信業務的)的審查;省網信辦、電信等部門對違規的校外線上培訓機構予以關停、下架等處理。
(三)省公安廳負責校外線上培訓機構的網絡安全防護、用戶信息保護制度和接入用戶身份管理等的備案審查,對利用校外線上培訓活動傳播有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涉黃涉黑涉賭等違法有害信息以及竊取公民個人信息、盜竊、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進行查處,加強對校外線上培訓機構的網絡安全監管。
(四)省廣播電視局負責配合做好IPTV、互聯網電視等電視端違規校外線上培訓應用的處置工作。
(五)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做好線上盈利性教育機構的登記管理,依法查處違規收費,虛假、違法廣告行為。
(六)省“掃黃打非”辦公室負責組織查處含淫穢色情和低俗等不良信息的校外線上培訓活動及侵權盜版、非法出版行為。
第七條 江蘇省教育廳自校外線上培訓機構完成上傳備案材料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完成形式審查。對符合規定形式、材料齊全的,出具受理通知書。對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出具補正通知書,限期補正。對逾期不補正的,出具不予受理通知書。
第八條 江蘇省教育廳自受理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將備案材料分送省相關部門進行備案審查。省相關部門在二十個工作日內完成備案審查工作,并將審查結果反饋省教育廳。
第九條 自受理之日起三十個工作日內,江蘇省教育廳會同省相關部門完成備案材料的審查工作。
第十條 備案材料審查結束后,江蘇省教育廳對擬通過備案審查的校外線上培訓機構進行公示,公示期七天。對未通過備案審查的校外線上培訓機構,書面反饋原因,責成限期整改,整改期限一般不超過六個月。整改完成后需重新提請備案審查。
第十一條 公示結束后十個工作日內,江蘇省教育廳將備案審查結論提交教育部,并在“全國校外線上培訓管理服務平臺”上,將符合相關規定的校外線上培訓機構列入白名單;將限期整改的列入灰名單;將拒不整改或逾期未完成整改的列入黑名單,并會同省相關部門依法依規進行查處。
第十二條 校外線上培訓機構在通過備案審查后一年內未實際開展培訓活動的,其備案信息自動失效。江蘇省教育廳報請教育部在“全國校外線上培訓管理服務平臺”上注銷該機構信息,并將情況通報省通信管理局。
第十三條 省、設區市、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牽頭,會同同級相關職能部門定期開展對校外線上培訓機構的抽查工作,對備案信息的及時性、真實性、完整性進行審查,并可結合工作需要采取定向抽查方法。
第十四條 校外線上培訓機構未按規定履行備案義務,或出現漏報、誤報、瞞報以及其他違規行為的,由江蘇省教育廳會同相關職能部門,依照法律法規和《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規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進行處理。
第十五條 本細則實施前已開展校外線上培訓活動的校外線上培訓機構應于2019年12月10日前,完成備案材料在線提交工作。本細則實施后成立的校外線上培訓機構自成立之日起,按照本細則要求進行備案。
第十六條 涉及人工智能教學、教輔、工具等各類新平臺、新形式的校外線上培訓機構,可參照本細則主動申請備案。
第十七條 本細則由江蘇省教育廳負責解釋,自2019年12月1日起實施。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