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深耕課程,八爪魚教育重新解碼STEAM
http://www.progcable.com2020年05月18日 10:37教育裝備網
5月15日,STEAM教育公司八爪魚教育宣布品牌升級,在原有的STEAM課程體系上,新增人工智能課程和環境教育兩大課程。同時推出“火種”教師培訓計劃,為教師提供階梯式的成長培訓。
STEAM教育熱度經年不減。從商業模式上看,機構發展思路基本不外乎兩種:圍繞產品做課程和賽事,構建商業閉環;或者以課程研發為主軸,側重日常教學。前者是主流,后者更稀缺。因缺少STEAM課程研發的底蘊和基因,且優質師資供給匱乏,本土STEAM課程的研發能力始終是行業痛點。
成立于2016年,八爪魚教育從一開始就專注于STEAM教育課程的研發,并以此為核心競爭力。帶著“讓課程發揮價值”的決心,八爪魚教育倡導怎樣的STEAM教學呢?
全新推出人工智能、環境教育兩大課程
八爪魚教育此次推出的人工智能課程,攜手北京師范大學等5所高校,由13位專家教授自主研發,包含圖形化編程與智能硬件課程、人工智能應用、Python基礎課程及應用三大板塊,面向中小學生。課程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人工智能意識,并激發學習興趣。
人工智能課程已是政策所向。2017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規劃里提出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2019年秋季,人工智能教育已作為國家課程率先進入高中課堂。
不同于其他機構,八爪魚教育的人工智能課程特色在于強調體驗,與生活中的人工智能產品接軌,讓學生從實例中感受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促進理解的同時也增加了趣味性。
以《圖形化編程與智能硬件》為例,課程以智能家居為探索主題,通過動手設計和模型搭建學會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學習人工智能的興趣。課程內容包括《仿生機械犬》《清潔管家》《生活暢想家》《會思考的房子》,從了解不同的智能家居產品以及工作原理開始,逐步學習設計并制作智能家居產品模型,比如掃地機器人、為植物準備的智能保姆,或自動化窗簾等等。
人工智能應用課程則包括《語音控制燈》《人臉識別門禁》《遠程數據采集系統》三個項目,通過生活實例初步理解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物聯網等人工智能技術,培養計算思維。
![](http://www.progcable.com/userfiles/image/20200518/20200518021235_91455.png)
升級后的課程體系
區別于許多機構圍繞自家產品設計STEAM課程、以賽事為出口的策略,八爪魚教育的重點落在課程設計,教具和課程內容都更加開放,適合學校常態化開展。
比如人工智能11門課程的教具主要包括通用基礎套件,模塊編程機器人和智慧創意套裝,即可以衍生出豐富的課程和學習體驗。同時兼備參賽屬性,比如編程機器人可以用來組織對抗類及編程類比賽,加持智慧創意套裝還可以做出更高級的作品,足夠參加大部分全國性科技創新類競賽。
![](http://www.progcable.com/userfiles/image/20200518/20200518021252_45647.png)
模塊編程機器人展示圖
在教具質量方面,八爪魚教育的課程主題套件大部分是航空鋁材質,且氧化技術成本較高,因此復用率也更高,可反復拆裝,適合大班常態化教學。
八爪魚教育表示,大班制、常態化是八爪魚的課程特色,目的是希望STEAM課程真正成為普及型課程,而不只是尖子生的競賽游戲。無論是在學校的課后三點半活動、還是信息技術課堂、綜合實踐活動等場景中,均可以大面積開展。目前市面許多STEAM產品及課程都是針對比賽而設計,課程主題和內容都比較局限,也把STEAM教育變成了“小眾”教育。
除了人工智能課程,八爪魚教育還推出了環境教育課程《什么是野生動物》和《一天的飲食計劃》。課程由北京師范大學專家團隊和八爪魚教育共同研發,將STEAM教育與環境教育結合,并融入自然研學的方式。
開設環境教育的初衷其實很簡單。八爪魚教育認為,“無論是從學生的身心發展,還是現實的全球環保問題,環境教育都是繞不過去的一扇門。"開展環境教育,旨在引導學生全面看待環境問題,選擇有益于環境的生活方式,并提升社會責任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同時環境教育也恰是適合開展STEAM教學的陣地。STEAM教學方式的核心包括問題導向式學習、情景式教學和合作探究式學習等,而環境教育正能帶領孩子們走到天然的環境之中。
師資培訓和課程研發并重
課程以外,教師培訓是八爪魚教育的另一重點。八爪魚教育此次對師資培訓體系進行升級,推出“火種”教師培訓計劃,為教師提供階梯式的成長模式。
“火種”計劃包括“星火”標準培訓和“炬火”精準教研兩部分。“星火”標準培訓的目標是幫助教師上好完整的課,培訓分成教學安排、教學難點、資源使用、體驗課、教師模擬授課、集體備課六個步驟。而“炬火”精準教研是標準培訓的進階版本,幫助老師從打造精品STEAM課程、到實現常態化開課,最后到校本課程的自主研發,循序漸進。
實際上自STEAM落地中國起,師資缺乏一直是行業痛點。某位北京線下機器人教育公司負責人曾對芥末堆表示,自己和其他兩家競品機構的任教老師基本是互相跳來跳去。對于許多在傳統教育中長大的學校老師而言,如何用STEAM理念開展教學活動也是一大挑戰。
除了針對師資力量培養的“火種”計劃,八爪魚教育也推出了針對學校的三年成長規劃,幫助學校更高效的統籌管理教學數據,累積校本資源。
從一門好課,到完善的課程體系,再到一套校園解決方案,八爪魚教育布局課程、資源、云平臺、硬件、師資、空間、校園建設,形成了校園創新教育生態的全面覆蓋。
值得一提的是,八爪魚教育此次也更換了全新的IP。從八爪魚的主形態,提取出“圓”的概念,配合摩斯密碼作為主視覺元素,表示計算技術中廣泛采用的二進制。背后是八爪魚教育希望傳達的態度:不斷“進化”,不斷解鎖知識和教育的密碼,并像二進制一樣,創造無限可能。
![](http://www.progcable.com/userfiles/image/20200518/20200518021312_76684.png)
新IP“八寶”
STEAM教育回到主戰場:課程是核心
STEAM教育自2014年落地中國,到今天已形成百花齊放的STEAM教育市場。從中小學各種創新教室、功能教室的成立,到各類創客大賽的舉辦,STEAM教育很熱,但STEAM內容研發能力卻始終缺乏。
一名從事STEAM教學多年的一線教師認為,建立創客教室、舉辦創客大賽的風氣本應該支持,現在卻有些后勁不足,原因在于沒有具備足夠創新思維的教學設計團隊在做內容,以支撐起整個基礎教育創新模式的班底。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副主任吳永和也曾在一次教育信息化論壇中提到,目前中國的部分項目過分關注技術的炫酷、制作高科技的成果,缺乏科學的教育設計、基礎性學科知識的融合,已經偏離STEM教育本質。
如果說STEAM教育內容應以硬件產品為主,還是課程為主,在此前仍有爭議,那如今答案已逐漸清晰:課程教學應當是核心。帶產品參加賽事雖然是一個直接的效果證明和展示出口,但STEAM的本質,不應是為比賽而學,而是更綜合地開發學習能力、感受學習的趣味和創造性,應當更加普及。
相對于硬件產品出身的機構,八爪魚教育的優勢在于對教育內容的理解更深,對課程研發更擅長。2018年,八爪魚教育成立STEAM教育研究院,重點即推進本土STEAM課程和評價體系的研究,并持續建設專家智庫。
至今,八爪魚教育的STEAM教育解決方案已落地500多所中小學校,累積完成24300課時。每一門課程的開發,都經歷了從教學標準確立到內容反復測試、構建評價閉環的完整流程。課程不只是單一專注于編程或機器人教育,而是注重學科能力的融合。
這也應該是STEAM教育未來的發展方向。
注:本文為推廣文案,非本站采編新聞稿件,不代表本站觀點。
更多信息請查看企業專區:http://www.progcable.com/cp51621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