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發展“互聯網+教育”,實現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
http://www.progcable.com2022年01月11日 15:30教育裝備網
日前,針對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第3492號(教育類261號)提出的《關于推進“教育+互聯網”發展,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的提案》,教育部網站公布其答復情況。
答復指出,教育部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工作,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發展,利用信息化手段持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支撐教育高質量發展。在加強教育信息化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加強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與督導評估、強化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建設與應用、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信息素養等方面多措并舉。
下一步,教育部將繼續統籌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強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優化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提升教師信息素養,促進優質資源開放共享,加快發展“互聯網+教育”,實現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
答復原文如下:
1. 加強教育信息化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
一是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將“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列入十大戰略任務。同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部署推動教育信息化轉段升級,實現從深化應用向融合創新發展。
二是啟動編制《教育信息化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規劃》,系統布局未來5-15年教育信息化發展,明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方向、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以教育信息化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
2. 加強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與督導評估
一是教育部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加大投入力度,通過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義務教育薄弱環節與能力提升補助資金等,傾斜支持農村偏遠地區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義務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條件與辦學能力,配齊所需必要設施設備,促進教育資源開放共享,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提升教育質量。
二是2020年12月,教育部印發《中國教育監測與評價統計指標體系(2020年版)》,其中學校信息化建設指標有9項。考慮到制定學校信息化建設等級評估標準還需要更多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支持,且其他類別指標也均未確定權重分值和等級標準,因此學校信息化建設指標權重分值和等級標準還需進一步研究細化。
3. 強化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建設與應用
一是教育部在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的基礎上,開通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面向全國中小學生免費開放,實現了從疫情期間應急方案到精品課程的全面升級。課程資源以微課視頻為主要形式,中學微課時長為20-25分鐘、小學微課時長為15-20分鐘,符合網上學習特點及視力保護的需求;并采用“教師講解+多媒體大屏”的形式,最大限度還原課堂教學的真實場景,復現課堂教學的現場感,契合中小學生的認知習慣和需求。
截至2021年5月28日,云平臺累計瀏覽次數(PV)26.42億次,訪問次數20.97億次,用戶覆蓋包括港澳臺在內的全國所有省(區、市)及全球其他174個國家和地區,受到教師、學生和家長的廣泛好評,為“停課不停學”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是教育部積極支持通過港澳特區政府教育部門了解港澳師生對網絡課程的實際需求,開發適合港澳師生的課程資源,并推薦優秀師資和教學資源參與視頻錄制。
4. 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信息素養
一是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突出以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引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提升教師信息素養。
二是組織研制的中小學虛擬實驗教學服務系統,搭建實驗測試和創編系統應用,為學科師生提供豐富便捷的虛擬實驗在線應用環境,推動在線課程的互動交流。截至目前,已舉辦兩次國家級培訓,現場參訓教師近300名,網絡收看超60萬人次。
三是連續多年組織面向全國各級教育管理者、中小學校長的教育信息化領導力培訓,累計培訓1000多萬人次,教育部連續8年舉辦教育廳局長教育信息化專題培訓班,有效提升了管理人員信息化領導力。
下一步,教育部將繼續統籌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強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優化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提升教師信息素養,促進優質資源開放共享,加快發展“互聯網+教育”,實現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
更多信息請查看企業專區:http://www.progcable.com/cp47648
責任編輯:吳美艷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