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數字教育資源實現價值增量
http://www.progcable.com2022年03月16日 09:59教育裝備網
《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建設與應用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作為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是以互聯網平臺化思維推動基礎教育優質數字資源的配置方式、組織形式、動力模式的變革和創新,實現數字教育資源體系中各要素的鏈接,在形成各種鏈接的過程中實現價值增量,構建能夠真正提供基礎服務的“平臺型”高質量支撐體系,有效支撐我國基礎教育的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升級。
開放、鏈接、協同與共享的發展理念
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直接鏈接了優質數字資源、中小學師生、家長與資源供給者,為全國基礎教育系統構建了一個全開放的數字資源共建共享生態。發展“平臺型”教育支撐體系,在宏觀層面,需要推動政府、學校、企業等多方主體共同參與數字教育資源的建設,發揮互聯網平臺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實現各主體的優勢互補與合作共贏,從而推動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數字教育資源供給體系,促進數字教育資源跨區域、跨城鄉、跨學校的在線流轉;在微觀層面,需要推動構建師生個體的互聯網協作機制,支持知識創新、資源共建共享與眾籌眾創。《方案》建立了國家級與省級平臺的有效協同機制,實現國家平臺與省級平臺的互聯互通與資源分發共享。《方案》中關于數字教育資源的生產、使用、管理、組織、技術保障與動力機制等要素的設計,為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發展成為互聯網“平臺型”組織打下了堅實基礎。
實現動態整合、智慧賦能與創新服務
互聯網“平臺型”組織通過整合智慧教育價值鏈的各種要素,能夠對平臺的各參與主體及教育教學各環節進行全方位賦能。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提供的各種基礎性服務,能夠賦能區域教育信息化基礎建設、賦能資源開發機構系統整合、賦能學校校本資源開發、賦能教師研修模式創新等。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提供的優質資源,能夠有效服務學生自主學習、服務教師改進教學、服務農村提高質量、服務家校協同育人、服務“停課不停學”等需求。隨著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的推廣與應用,平臺將逐步形成一個基于數字資源建設應用的生態圈,通過網絡自組織、他組織的方式,為廣大參與者提供各種可能的教育增值服務。
未來發展需要用戶驅動與大數據思維
努力適應用戶的個性需求,是“平臺型”互聯網服務的基本原則。《方案》中明確采用集中開發與面向社會遴選相結合的方式,不斷更新完善資源,升級迭代服務功能;平臺通過“基礎教育精品課”遴選部級優課,不斷更新迭代優化課程資源。此外,數據賦予數字資源建設與應用全新的內涵,基于數字教育資源平臺應用大數據的分析,能夠為課程學習提供智能診斷、課堂學習即時互動與實時反饋服務,實現更高效的教學;在作業環節,通過對作業反饋數據的收集與分析,為學習者實現作業分層、作業定制、作業個性化輔導、個性化資源推送等教學服務;在課后服務中,通過平臺資源應用數據的分析,能夠對學習者進行數字畫像,為學習者提供更有針對性的線上教育資源服務,能夠豐富學校課后服務形式,增強課后服務吸引力,提高課后服務質量。
發展人機結合的智能監管評價系統
隨著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發展,基于語義理解的內容審核成為可能。積極探索人機結合的資源監管體系,既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資源審核的客觀性與實時性,也降低了勞動成本與壓力,為推動數字教育資源監管創新和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同時,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智能合約、多方共識、不可篡改等特性,構建資源建設鏈、應用鏈、監管鏈等聯盟鏈體系可為數字教育資源的安全流通、產權保護、內容監管等提供新渠道,有助于保護資源創作者的合法權益、肅清公益資源非法商用等不端行為,從而促進數字教育資源在風清氣正的教育生態中流通與共享。此外,建立以“建—選—學—評”為核心的全過程、動態化資源評價機制,綜合人工評價與機器評價、線上評價與線下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于一體,推動數字教育資源的持續優化更新。
(作者系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信息化教學專委會委員,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副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