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防控從娃娃抓起,遠視儲備再填新證據
http://www.progcable.com2022年05月23日 14:49教育裝備網
“安陽兒童眼病研究”是王寧利教授團隊開展的我國第一個基于自然人群的兒童近視隊列,此隊列自2011年起對近3000名小學一年級學生進行每年的、持續6年隨訪,獲得了兒童眼部發育參數、近視患病情況、動態發病率等數據。2017年,“安陽兒童眼病研究”完成了連續六年的隨訪,發現了遠視儲備與近視發生率的關系,在相關學術會議上進行交流匯報,并提出近視防控要從娃娃抓起,遠視儲備是重要監測指標。
近日,王寧利教授團隊在《中華眼科雜志》連續發表兩篇論文“小學生遠視儲備與近視眼發病率關系的隊列研究:安陽兒童眼病研究”和“中國學齡兒童眼球遠視儲備、眼軸長度、角膜曲率參考區間及相關遺傳因素專家共識(2022年)”,明確了小學生遠視儲備越高與近視眼累積發病率低的因果關系,形成了中國學齡兒童眼球遠視儲備、眼軸長度、角膜曲率參考區間及相關遺傳因素專家共識,并對于通過監測兒童遠視儲備進而指導近視防控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自然人群隊列,明確遠視儲備與近視發病率的關系
基于“安陽兒童眼病研究”對近3000名小學一年級學生進行每年隨訪、持續6年,篩選出基線未患近視的2628名小學一年級學生,研究發現:不同遠視儲備下的近視眼累積發病率不同,即小學一年級遠視儲備分別為>+2.00 D、>+1.50 D+1.00 D+0.50 D0.00 D-0.50 D
圖1 不同遠視儲備范圍的小學一年級學生隨訪1~5年的近視眼累積發病率
通過自然人群隊列中不近視兒童的眼部發育參數,建立遠視儲備參考區間
兒童眼球和視力是逐步發育成熟的,新生兒的眼球較小,眼軸較短,隨著兒童生長發育,眼球逐漸由小向大增長,眼軸隨之變長,眼屈光度數逐漸趨向于正視。在眼球發育過程中,遠視儲備應該在正常的范圍,遠視儲備超過相應年齡的上限,則應注意兒童是否患有遠視眼及遠視性弱視;遠視儲備低于相應年齡的下限,即遠視儲備不足,則可能導致近視。因此,需要明確中國學齡兒童遠視儲備的參考區間。
王寧利團隊和中華預防醫學會公共衛生眼科分會對“安陽兒童眼病研究”和近年我國不同地區按照國際流行病學標準進行調查獲取的兒童眼部數據進行整合,篩選出始終不近視的兒童青少年,明確了學齡兒童眼球遠視儲備和眼軸長度各年齡段的參考范圍,為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眼的防控工作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表1. 6~15歲學齡兒童眼球遠視儲備的參考區間(D)圖片
遠視儲備的參考區間:基于始終不近視的正視眼兒童,6歲學齡兒童的遠視儲備平均為+1.38 D,隨后遠視儲備呈現逐漸減少趨勢,每年以平均 +0.12 D速度減少,8~9歲階段的下降幅度最為明顯(+0.37 D),到達 12 歲時進入正視眼的屈光度數范圍,15歲時約為+0.31 D。
需要強調的是,在兒童眼球發育過程中,視力和屈光度的發育是相互匹配的。如果遠視儲備在正常范圍內,還應關注兒童的視力情況,如果視力低于正常年齡范圍,應注意兒童是否患有弱視(表2)。
通過上述研究表明遠視儲備與近視發病率密切相關,一年級時的遠視儲備越小則近視眼發病率越高。小學一年級學生理想的遠視儲備應當在+1.50 D以上,因此我們應當把近視眼防控的“關口”前移到學齡前兒童。科學地獲得并動態監測兒童眼遠視儲備,及時發現近視眼高危兒童,把他們作為防控的主體并采取有效的綜合防控措施,能夠為達成降低學生近視眼發病率這一國家戰略目標做出貢獻。
(來源丨新華網)
更多信息請查看企業專區:http://www.progcable.com/cp54188
責任編輯:吳美艷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