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體育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
http://www.progcable.com2024年01月30日 10:25教育裝備網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政策導向和重點任務。學校體育是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于建設體育強國、教育強國具有重要支撐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和《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頒布,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的價值追尋與改革方向。但總體上,當下我國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的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學校體育發展還存在一些“急難愁盼”的問題。建立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體系,亟須實現從“健康觀”到“幸福觀”的觀念轉變,以幸福體育為突破口,推進學校體育改革創新,為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1 貫徹落實“四位一體”學校體育育人目標
學校體育價值目標是國家對學校體育育人目標的總體要求。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學校體育價值目標經歷了從“身體第一”到“健康第一”,再到“四位一體”的演變歷程。全國教育大會提出的學校體育要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四位一體”價值目標超越了以身體素質為主的“身體觀”和以體質健康為主的“健康觀”,要求學校體育立足學生身體、心理、精神、意志等多層次、多維度的發展需求,建立以身心和諧發展為主的“幸福觀”,幫助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完整的人,實現學校體育為學生健康而幸福的人生奠基的重要價值。
長期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學校體育,強調學校體育是促進人民幸福、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事業。在現實層面,我國學校體育在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發展方面面臨巨大挑戰。
與此同時,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情緒問題也逐漸呈現低齡化趨勢。一項關于中國青少年健康行為研究的報告顯示,我國青少年平均每周參加超過1小時體育鍛煉的天數為2.5天,有10%左右的兒童青少年從不自主鍛煉身體,79.2%的未成年人每天上網時間超過1小時。功利主義、應試傾向導致學校體育育人發生扭曲和變形,亟須價值扭轉和回歸。
“四位一體”目標是新時代學校體育最全面、最深刻的一次理念變革。有效貫徹落實“四位一體”育人目標及體育新課程標準,必須要有更上位的體育理念做指導,構建一種以人的多樣化、個性化發展需求為宗旨的體育課程體系,即面向人人、服務人人、成就人人的彈性靈活又系統銜接的課程體系,圍繞人的多方面“幸福需求”,創建與之相匹配的課程模式。
2 幸福體育課程充分滿足學生發展需求
幸福體育課程突破傳統課程模式,聚焦一體化課程改革,目的是通過創新課程模式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精準適配學習內容,整合并優化多元實施路徑,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態度、優化學習方式,充分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實現學校體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一是突出“生本化”,強調滿足學生需求。幸福體育課程基于運動技能“窗口期”理論,強調依照學生運動需求的層級性發展規律,設計層次化的學生運動需求以滿足學生需求。從宏觀層面看,學校體育要處理好立德樹人與個體發展的關系,即在為建設教育強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高素質人才的同時,兼顧滿足學生終身體育與身心健康的需求。從微觀層面看,學校體育要滿足學生運動的基本需求、發展需求和成就需求。幸福體育課程倡導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興趣愛好,以滿足學生各階段發展需求為出發點,自始至終為學生的發展需求、體驗感受和意義價值服務,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及學習中獲得愉悅感、存在感、成就感等多重積極的感受和情緒體驗,進而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內驅力,幫助學生享受運動樂趣、掌握健康知識、發展運動技能,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為學生健康而幸福的人生奠基。
二是體現“結構化”,強調精準適配內容。所謂“結構化”,是指學校體育必修必學類內容要按學段遞進,必修選學類內容按模塊難度進階。具體來講,就是體能、基本運動技能、健康教育與安全教育都被設定為必修必學的結構性內容,依照大中小學不同學段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有序適配學習內容。同時,按照滿足學生不同運動需求的角度適配相應難度的專項運動,如籃球、足球、排球、游泳、武術等,學生可據實選擇難度,分模塊進階式學習。此外,幸福體育課程倡導“體育選項走班制”,即實現從自然班級授課到選項走班的形式轉變,使每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水平等,自主選擇學校提供的運動項目進行專項化學習。
三是注重“系統化”,強調優化實施策略。所謂“系統化”,是指學校體育不拘泥于課堂空間,而是立體化構建“課堂中”“課內外”“校家社”的實施系統。首先,幸福體育課程強調打造“樂動會”新樣態體育課堂。“樂”就是激發興趣,讓學生在愉悅和欣喜的情緒中主動參與體育學習!皠印本褪菍W練賽合一,引導學生動體、動腦、動心,使學生的存在感、滿足感等幸福體驗更加充分!皶本褪菚f、會做、會用、會學、會做人,幫助學生將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有機整合,充分體驗獲得感、成就感。其次,幸福體育課程注重“課內外”的聯合推動,尤其強調以解決“供給”與“需求”、“共性”與“個性”的矛盾為突破口,通過課內外聯合推動的形式開展優質大課間和課后體育鍛煉,充分滿足學生對體育需求的新變化。再其次,幸福體育課程強調校家社協同,鼓勵積極協調學校、家庭、社會形成體育教育合力,尤其在場地、設施、資金、人員等方面形成疊加效應,形成打造幸福共同體的場域效應。
四是突出“發展性”,強調評估實踐效果。所謂“發展性”,就是摒棄單維評判,強調動態發展性評價,從以下三個方面評價學生發展需求是否得到滿足:一是聚焦“樂動會”進行課堂體育學習評價,特別是注重學習者的心理變化,了解從“不樂”到“樂”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變化。二是聚焦“知能行健”進行學業質量評價,引導學生理解與把握體育與健康知識,提高認知水平;掌握運動技能,形成運動能力;養成體育鍛煉習慣等,擁有健康行為;達到良好的身心健康狀況,全面提高健康水平。三是聚焦運動能力進行核心素養關鍵要素評價,通過推進大中小學體育課程一體化,科學設定“三期六級”的運動能力評價標準,引導不同學段的學生在達到該學段要求的運動能力等級后更有成就感,順利實現掌握1—2項運動技能的目標。
3 以幸福體育推動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
在價值層面,積極踐行幸福體育一方面要加強頂層設計,盡快研發幸福體育的課程方案,積極探索大中小學體育課程一體化體系建設,提升幸福體育的價值共識,突出幸福體育的緊迫性,進一步將體育知識、技能、情感、價值等要素進行融合。另一方面,要增強相關利益主體,特別是教材編寫者、學校體育管理者、體育教師等對幸福體育的認知、認可和認同,同時在教師的職前、職后教育培訓中,加強與幸福體育相關的知識學習和能力建設,協助其在教學中高度重視學生的內在心理需求和情感體驗。
在實踐層面,深入推進幸福體育的模式構建,應盡快探索和實施更適切的組織形式,積極探索“體育選項走班制”的教學組織形式,突出個性化的教學方式,極大程度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運動需求,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改善以體育人實效。此外,應實施更高效的教學形式,全面把握“教會、勤練、常賽”一體化系統性教學思路與方式,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在動力層面,要綜合提升幸福體育的協同效應。幸福體育不是要另起爐灶、特立獨行,而是強調把幸福體育的理念和行為滲透到生活、學習的各個環節,使之成為一種理念和生活方式。一要注重在具體的教育場域中落實幸福體育的新理念,讓幸福體育進校園、進課堂;二要注重在特定的生活場域中創新幸福體育的實現形式,讓幸福體育進家庭、進社區,營造全社會積極推行幸福體育的濃厚氛圍;三要注重在協同場域中創建幸福體育新樣態,積極探索校家社協同育人機制,積極創建現代體育的多元形式,實現體育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為學生健康而幸福的人生奠定堅實基礎。
。ㄗ髡邌挝幌抵袊逃茖W研究院。本文系中國教科院2022年度基本科研專項資金項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研究”[GYI2022002]成果)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