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評價改革 為教育強國建設激活力添動力
http://www.progcable.com2024年10月10日 09:59教育裝備網
教育部教育督導局黨支部書記、局長 范唯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系統部署了全面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導性,為我們奮力譜寫教育強國建設嶄新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督導局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上來。深入學習,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實踐要求,深度領悟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準確把握教育強國“六大特質”、理解“五個重大關系”,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對標謀劃,強化使命擔當。“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事關教育強國成敗。”緊扣建設教育強國目標,聚焦“五大戰略任務”落實,聚力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握中國特色本質要求,突出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堅持系統思維、破立并舉、守正創新,謀劃構建中國特色、分級負責、多元協同、世界先進的教育督導評價新體系,以改革的針對性實效性,護航教育高質量發展深改提質保底。
聚焦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之重,調整重塑高等教育評估。一是以制度化評估支撐項目化評價,服務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科技自立自強“不限高”。面向中國特色“雙一流”建設、卓越工程師培養、8年制醫學教育試點等專項,緊扣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堅持放權松綁與目標達成相統一、外部評價與內部評價相結合、國內對標與國際比較相呼應,突出質量、特色、貢獻綜合評估價值取向,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利于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推進的高校評價標準;改進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評價辦法,探索打破學科界限和壁壘,加大國際比較研究,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自主知識體系建構;完善博士論文抽檢辦法,調整專業學位博士論文評價標準,扭轉專業學位學術化傾向。二是以常態監測支撐專項評價,服務分類推進高校改革、擴大優質本科資源供給“有突破”。AI賦能教育評價改革,全覆蓋、常態化開展學校、學科、專業發展變化監測和“畫像”,強化預警功能,保障兜底達標,支撐專項評價,讓評價結果裁量權“回歸”政策制定、制度運行、資源分配、改革建設主體,分類服務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優化設置;改進對行業特色型高校評價辦法,將就業狀況納入綜合研判,支撐面向新質生產力人才供需適配機制建設,引導高校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不同領域、不同“賽道”發揮優勢、追求卓越、辦出特色,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擴大優質本科資源供給。三是以行業用人評價支撐教育育人評價,服務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能力、堅守職教辦學基底“不動搖”。從技術技能人才供給側和需求側分別開展評價,探索建立教育部門組織,行業部門牽頭,行業組織、領軍企業、產業聚集區域聯合實施的職業教育評價機制,跳出教育評教育,促進教育教學關鍵要素改革,以評價改革推動產教深度融合,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供技術技能人才有力支撐。
聚焦基礎教育公平擴優之難,優化補缺基礎教育監測。一是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扎實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督導評估。落實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針對公平、規范、優質要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督導評估監測更加強調“五育”并舉考查,突出對學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監測,群眾滿意度調查。按照縣域實施推動、市域示范帶動、省域整體聯動工作節奏,以點帶面、因地制宜,在教育督導領域踐行“千萬工程”經驗,扎實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工作,以省域、市域推進完成督導評估認定為引導,選樹標桿樣本,加快實現更大范圍、更深程度、更具特色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助推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提升。二是填空補缺,構建高中階段教育督導評估體系。堅持素質評價導向,開展科學素養、數字素養、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品德修養、勞動素質、美育修養等素質素養質量監測,引導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分類研制特色高中、綜合高中辦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服務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
聚焦教育治理能力建設之困,迭代升級教育督導體系。一是以教育督導數字化,促教育綜合督政體系轉型升級。以層層壓實地方責任“壓力傳導督”、充分發揮督學作用“自下而上督”、突出大數據全面支撐“數字賦能督”的新思路,破解督政主體“誰來督”、督政職責“督什么”、督政機制“怎么督”的困惑,重構中國特色教育綜合督政體系,督促指導各級政府切實落實教育強國建設戰略部署。二是以“督學之家”建設,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教育督導版。按照“抓兩頭、帶中間”思路,加強國家督學隊伍建設,通過“任務驅動”工作方式引導責任督學優化隊伍結構、提升履職能力,實現國家、省、地市、縣、責任督學五級督學體系職責明確、隊伍統籌、機制聯動。試點創建“督學之家”,充分發揮責任督學“就近、就便”“抓早、抓小”的優勢,“一插到底”摸清基層底數,促進中小學校幼兒園規范管理,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教育督導版。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