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2omw"></ul>
    <strike id="w2omw"></strike>
  • <strike id="w2omw"><input id="w2omw"></input></strike>
  • 您好,歡迎來到教育裝備網!登錄注冊新賬戶

    http://www.progcable.com/zt/2022/ceeia/
    全國教育辟謠平臺

    都江古堰 換了人間——“跟著課本讀中國”之四川篇

    http://www.progcable.com2024年10月10日 10:13教育裝備網

      清晨,驟雨初歇,“三遺之城”都江堰氤氳在水汽和煙火氣中。被譽為“世界水利工程鼻祖”的都江堰矗立岷江,江水經由臥伏江中、承擔分水重任的“魚嘴”一分為二,一半桀驁,引洪水奔流入長江;一半溫馴,流入都江堰城后呈網狀穿城而過,總灌溉面積達1000萬畝,惠及人口超2000萬。

      天府之國,端賴水利。都江堰經2200多年而不衰,曾經水災恣肆、百姓流離失所的成都平原,如今沃野千里、人民安居樂業,早已換了人間。帶著好奇,記者跟隨課本,開啟了近距離探訪這一偉大工程的旅程。

      千年古堰 功爍古今

      都江堰地處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四川盆地西部邊緣,滿城水色半城山。記者一行探訪都江堰時,成都平原正是雨季,山巒疊翠,降水豐沛。驅車入市,越靠近灌縣古城,耳畔的水聲越大。立在渠畔,水勢浩蕩,水聲如雷。

      可以想見,修建都江堰前,蜀地多雨季節,水量暴增的岷江如何像脫韁的野馬一樣肆意橫流,將平原地帶變成一片汪洋。

      所幸,這匹“野馬”終被勒住了韁繩。“公元前256年,在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下,民眾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大型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在統編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有關都江堰的故事就此展開。李冰和他的兒子帶領民眾興建的“都安堰”,也就是我們今天熟悉的都江堰。

      為修建都江堰,李冰走遍高山大川、叢林峽谷,詳細考察水情和地勢。他發現,沖出山口的岷江,并沒有順直向東流入整個平原地帶,而是迎面撞上玉壘山,被迫向南,由此也造成了成都平原的東旱西澇。為破解這一難題,李冰在吸取前人經驗基礎上,因地制宜地制定了鑿開玉壘、筑堰修堤的治水之策。他巧妙地將工程分為三部分——魚嘴、寶瓶口和飛沙堰,分岷江為內江和外江,內江灌溉,外江防洪,從此,當地百姓過上了“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的生活,也造就了成都平原“天府之國”的美譽。

      都江堰風景區講解員余思儀告訴記者,風景區依托都江堰水利工程渠首而建,幾乎每天都有數萬名游客來訪,還有不少外國游客慕名而來。

      跟著余思儀,記者從堰功道拾級而上,過伏龍觀,經寶瓶口,俯瞰分水魚嘴,眺望飛沙堰。穿行于安瀾索橋時,岷江水在腳下轟隆奔騰,江風送來水鳥相呼之聲,恍惚間如置身云端,水利工程全貌一覽無遺。

      遺憾的是,我們無法回到2200多年前,見證都江堰第一次引水的壯觀奇景,也無法詳述李冰的治水智慧和工匠們建造時所經歷的艱難險阻。慶幸的是,2200多年后,我們可以從依然滔滔奔流滋潤平原的岷江水、百姓的口耳相傳、后世的志述品評中窺見一斑。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是我國歷史上考察、旅游和記錄都江堰的第一人。在《史記·河渠書》中,他記載道:“于蜀,蜀守冰鑿離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則用溉浸,百姓飧其利。”寥寥數筆,古堰之功躍然紙上。

      步行至寶瓶口附近的南橋,亭臺樓閣和雕梁畫棟古色古香,與周圍的自然風光相得益彰。上面懸掛保留了大量古今楹聯:“東流不盡秦時水,西望長陪太守祠”“八百里秦川歸稼穡,兩千年古堰煥青春”……書盡對都江堰和李冰的感懷之情。

      古堰無言,功績自明。作為一項大型生態水利工程,都江堰不僅涵養了成都平原,還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到今天仍在滋養著成都平原千萬百姓。飲水思源,當地百姓通過一年一度的放水節,紀念都江堰和李冰等人的功績。

      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青城山-都江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都江堰正式成為世界文化遺產。2018年,都江堰又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都江堰也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水情教育基地,在水利和生態調節功能之外,又擔起了傳承歷史和文化、傳遞民族精神之責,每年都要迎來大批學生到這里瞻仰、研學。

      賡續傳承 成為“李冰”

      從都江堰渠首往東約五六公里,有一所叫“李冰”的中學。李冰中學成立于1985年,原名都江堰市觀鳳樓中學,2000年,為弘揚李冰治水精神,經成都市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教育廳批準,更名為都江堰市李冰中學。

      “都江堰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部分構成,魚嘴四六分水,飛沙堰二八分沙,寶瓶口則將江水引入成都平原……”站在教室的多媒體設備前,指著都江堰工程示意圖,李冰中學教師杜青陽正在講授都江堰水利構造原理。

      杜青陽向學生拋出問題:“長年累月,都江堰也會出現泥沙淤積的問題,先民們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呢?”

      學生們爭先舉手回答:“人們會用榪槎、卵石、竹籠等工具,定期清理河道中的淤泥。”“李冰留下了‘深淘灘、低作堰’的六字口訣,后世遵照口訣嚴格執行歲修,這才保證了河道的疏浚。”學生了解之深,令人驚訝!

      李冰中學原副校長張均看出了記者的驚訝。他告訴記者:“校門口擺放了榪槎、竹籠等都江堰歲修工具,學生們天天見!”

      說完,他指向行政樓,記者看到,一幅幅鮮艷的畫作鋪展在白墻上。走近細看,整面墻都在講述李冰治水的故事,生動具體之外,還添了一抹傳奇色彩。張均介紹,墻上的畫作是李冰中學烙畫社學生的作品。學校以美育特色立校,深耕烙畫,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們通過專門工具繪畫、上色,在一筆一畫中刻畫出李冰的形象和精神。

      學生們還成立了李冰文化研究社。“每年4月至5月,我們都會舉辦盛大的李冰文化節。師生一起創排情景劇《又見李冰》,誦讀《千古李冰頌》,感知、傳承李冰治水理念和精神。”張均說。

      距離李冰中學不遠,便是都江堰中學。“老師,我們小組做都江堰彎道環流的原理及應用課題”“我們做卵石斜砌阻水原理探究”“我們想探究河道幾何形態對分水分沙的影響”……這里正在進行一場以“都江堰”為課題的頭腦風暴。

      都江堰中學副校長陳維明告訴記者,這是高一、高二學生在開展項目式學習。從都江堰建造的科學、人文視角出發,學生分組提出與都江堰水利工程相關的問題,然后圍繞問題自主制定研究計劃和實驗方法,小組合作進行實驗,得出實驗結果后提交總結報告。

      “都江堰是學校的第二課堂,蘊含著豐富的科學和工程教育元素,除項目式學習外,學校還會定期去都江堰景區組織研學活動。感悟水利工程奧妙,解鎖前人治水智慧。”陳維明說。

      來都江堰前,記者曾疑惑,我國古老大型水利工程不少,但隨著時光流逝,或湮沒,或失效,為何僅有都江堰長久不衰?如今,看著課堂上朝氣蓬勃、求知若渴的面龐,答案已經明了——在李冰之后漫長的歲月中,歷代都江堰治水者上下求索,他們從學生或學徒成長為一個個“李冰”,用其所學保證了都江堰的持續運轉。

      或許,在這群學生中,就有未來的水利工程學家。

      有字之書 無字之書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離開都江堰中學時,高一年級的課堂正在誦讀人教版語文教材高中選擇性必修課文《蜀道難》。記者不禁玄想,若李冰從2200多年前穿越到21世紀的都江堰,看到如今的人間煙火,會作何感想?

      他應該會很驚訝。都江堰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和時代的進步。曾經“難于上青天”的蜀道,如今在幾代人的接力下變成了通途,川陜公路、寶成鐵路、京昆高速、西成高鐵貫通,“天府之國”四通八達。

      他應該會很欣慰。都江堰仍在一如既往地發揮著它的效益,并造福當地人民。沒有水旱之災的威脅,人們在渠邊廣場上“擺龍門陣”,伴著音樂起舞,白日觀水踏歌,晚上聽水而眠,一派祥和安定。

      他應該會心生敬意。都江堰所在的這片土地自然災害頻發,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沒有震垮都江堰,也震不垮堅韌樂觀的四川人。

      …………

      水潤天府。人們從畏懼水、被動適應水,到主動治水、領悟水。李冰雖早已遠去,但他及后繼者在治水實踐中形成的尊重自然、崇尚科學、不畏艱難、團結協作、勇于創新、造福人民的精神品質,卻影響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人們。

      天府美自古堰來。從課本之外觀察都江堰,它不僅是一座偉大的水利工程,還像是一個開放的、可以無盡挖掘的寶庫,供所有探訪者采擷。

      “都江堰是一部打開的無字之書,值得我們細細品讀。都江堰鮮活靈動,不僅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象征,更是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典范。都江堰是順應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優秀范例,我們的教育也要像都江堰一樣,順應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都江堰市教育局局長楊震說。

      不久前,都江堰渠遭遇十年來最大一次過境洪峰。持續運轉2200多年的古老工程再現四六分水、自然分流奇觀,守護著成都平原江河安瀾,而關于李冰、關于都江堰的故事將會一直傳揚。

      (本報特別報道組成員:本報記者劉華蓉 胥茜 李萍 倪秀 董嘉 程戚悅 執筆:本報記者 李萍)

    (來源:《中國教育報》 )
    聲明: 本網部分文章系教育裝備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于信息傳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系我們。
    第84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
    “一帶一路”國際教育裝備創新發展大會
    第84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展會會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228;v永久无码精品天堂久久 | 久久免费国产精品|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左线|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欧美精品人人做人人爱视频|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牛牛|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野结衣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影院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欧美在线精品永久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99| 亚洲无删减国产精品一区|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乱人伦小说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久草视频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九九久久免费视频 | jizzjizz国产精品久久| 色偷偷88888欧美精品久久久| 日韩AV毛片精品久久久|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1自慰精品亚洲|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1区2区3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v片在线观看不卡|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免费蜜桃|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 久久成人精品|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99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院| 欧美精品VIDEOSSEX少妇|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