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更多名副其實的研學產品
http://www.progcable.com2025年01月10日 09:25教育裝備網
旅行社應根據不同學齡階段學生有針對性地設計開發研學旅游課程,確保“游有所研”“旅有所學”,避免“只旅不學”;嚴禁打著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名校的旗號收客;優中選優確定餐飲、住宿、交通等服務供應方……近日,北京市文旅局發布《北京市旅行社組織或承辦未成年人研學旅游服務規范(3.0版)》,就全市旅行社組織研學旅游服務提出具體要求,為北京市研學行業的規范化、標準化發展和完善提供了明確的指導意見。
研學旅游得到廣大家庭的青睞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根源。追溯歷史,中國自古就有游學之風,孔子周游列國,朱熹提倡學子“出四方游學一遭”,徐霞客“問奇于名山大川”,不一而足。從中足以窺見士人對通過游歷名山大川、遍訪名師來增進見識、求知問道和培養性情的推崇。可以說,研學旅游符合中國人將“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相結合的教育理念。研學旅游反映的是家長對孩子“出門看世界”的支持,也寄托著家長對孩子在游中學、于行中悟的期待。
同時,研學旅游的發展,也得益于國家政策的支持與指導。研學旅游作為對課堂教育的有益補充,被納入中小學教育體系并獲得政策鼓勵。此外,越來越多的旅游公司與機構加入研學旅游這一細分領域,開始提供豐富的研學旅游產品,這些產品在滿足了學生和家長需求的同時,也推動了研學旅游行業的發展。
研學旅游對教育而言是一件好事,通過研學,學生們走出教室小課堂,走進社會大課堂、自然大課堂。但在實踐中也出現了一些亂象,損害學生和家長的利益。
研學熱背后育人價值的缺失值得警惕。游玩有余而研學不足,研學旅游的學習特質、教育屬性沒有得到充分體現。這其中固然有客觀方面的局限。每逢寒暑假,各大景區、各類博物館、知名高校等都人滿為患,在既定的日程中,排隊都花費了大量時間,孩子們真正用于研學的時間相對有限。從主觀上來說,則在于服務提供方對“研”和“學”的系統設計不夠,容易導致活動流于形式,導致學生在實際體驗中將研學旅游等同于傳統意義上的旅游。市場上的研學團質量參差不齊,個別研學項目以“研學”為名吸引家長,用虛假宣傳攬客組團,實際卻是“名校游”變“校門游”,“研學營”變“觀光營”,“研學游”變“打卡游”。“研學導師”也并非都是專業學科背景出身,在研學過程與問題答疑上容易流于表面,常常偏重講解而忽視孩子的自主探索,研學效果往往達不到預期。此外,研學旅游市場也存在同質化現象,市場產品單一,部分商業機構復制其他機構開發出來的研學路線,甚至對其研學產品和公共機構的解說進行“洗稿”,借著低價吸引顧客。這些問題都導致研學旅游最終僅僅變成一種新的游玩活動,其教育價值沒有得到充分彰顯。此外,安全保障有待加強,孩子們的出行食宿也或多或少存在隱憂。這些都有損于行業的健康持久發展。
研學旅游熱潮中名不副實、惡性競爭、劣勝優汰、監管短板等問題亟待解決。北京市進一步升級研學旅游規范,正是為了回應社會關切,治理這些亂象,從而推動研學旅游市場規范健康發展,讓學生能夠在研學旅游中實現高質量成長。
不斷“出圈”的研學產業要想真正行穩致遠,離不開行業自律和外部規范。一方面,機構應注重研學旅游的品質,提高自身業務水平,開發優質研學內容;對研學旅游產品進行宣傳推廣時,必須真實、清晰、準確明示研學旅游課程內容。另一方面,對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而言,應立足于研學市場的實際整體謀劃,做好從業機構經營資質的審批管理。要加強對研學旅游從業人員的行為規范,完善相關監管體系,嚴格對相關違規宣傳、違規經營的處罰機制,減少行業亂象,推動研學旅游市場健康發展,促進校內外教育形成良性互動,讓研學旅游的育人價值充分彰顯。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