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之強支撐戰略腹地建設——專訪四川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余孝其
http://www.progcable.com2025年01月13日 10:03教育裝備網
開欄的話
2025年是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的關鍵之年,也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謀劃之年,更是面向十年建成教育強國全面布局、高位推進之年。為扎實推動教育強國建設高起點布局、高質量推進,本報今日起開設“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 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廳局長訪談”專欄,刊發各省份教育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訪談,宣傳各地召開教育大會和推進教育強國、教育強省建設的總體思路、核心內容、重點舉措等,敬請關注。
近年來,四川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把教育擺在全省工作大局的重要位置來抓,扎實推進各級各類教育發展,各方面工作取得長足進步。四川在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方面有什么舉措?對此,記者專訪了四川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余孝其。
問:請談一談四川是如何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的?有哪些具體措施?
余孝其:全國教育大會召開以后,四川第一時間傳達學習貫徹,作出安排部署,重點抓了4個方面。
我們開好了一個會議,即全省教育大會,提出到2027年教育強省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到2035年建成立德樹人強、培養體系強、支撐引領強、影響輻射強、動力活力強的教育強省。
出臺一攬子政策,構建“1+N”政策體系:“1”是編制教育強省建設規劃綱要,“N”是聚焦思政建設、基礎教育等方面,出臺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
抓住一個“關鍵少數”,創新推出“縣委書記談教育”系列訪談,發揮報刊臺網和新媒體作用及時發聲、聯動發聲,目前已有20多位縣委書記參與,累計播放量600萬余人次。
完善一套領導體制機制,嚴格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教育領導體制。充分發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加強部門聯動,協調解決重大事項,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落實。
問:2024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南充市嘉陵區之江小學學生回信。四川如何結合此次回信精神推動學校思政工作?
余孝其:收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回信后,全省教育系統倍感光榮、倍感振奮、備受鼓舞。我們以重要回信為契機,在“深”“活”“實”3個字上下功夫,創新推動學校思想政治工作。
在“深”字上,我們把重要回信精神納入思政教育,第一時間組織廣大師生原原本本學習。各地各校通過開學第一課等活動,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融入課堂、融入教學、融入生活。
在“活”字上,我們選取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過的南充市嘉陵區之江小學、廣元市劍閣縣劍門關高級中學、宜賓學院3所學校,挖掘有代表性的感恩奮進故事,上好“2024年秋季學期四川省大中小學思政教育開學第一課”。
在“實”字上,我們出臺《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課建設的十條措施》,從健全完善領導體制機制、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打造思政活動品牌等方面發力。
問:全國教育大會提出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四川在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方面有哪些探索?
余孝其:近年來,四川人口總體呈現“兩增兩減”態勢,即省會成都為主增加、多數市(州)減少,中心城區為主增加、多數縣(市、區)減少。我們主要從3個方面著手解決。
首先,我們盤活存量,及時開展了學齡人口變化情況調研,在科學把握學齡人口變化趨勢和學生需求基礎上,建立學齡人口監測預警機制,健全學位供給動態調整機制,布局調整中小學(幼兒園)5838所、教學點4973個。
其次,我們做優增量,全面拓展升級“四川云教”,遴選部分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義務教育優質發展共同體領航學校為“鏈主”,將全省所有普通高中和義務教育學區接入網鏈,形成覆蓋817所普通高中學校和8500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基礎教育優質資源遠程共享體系,讓師生共享優質資源,教育乘“云”而上、順“數”而為。
再次,我們提高質量,加快城鄉學校共同體和新優質學校建設,遴選義務教育優質發展共同體領航學校153所。推動學區制治理和集團化辦學改革,劃分義務教育學區732個,依托學區和集團落實好學校領導人員和教師交流輪崗。
問:四川是我國發展的戰略腹地,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在四川建設戰略腹地進程中,教育如何發揮支撐作用?
余孝其:四川高校和科研機構眾多,創新人才集聚,產業體系較為完善,產業基礎雄厚,我們充分發揮教育支撐引領作用,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
第一是強“龍頭”。我們深入實施高等教育“登峰計劃”、高校“雙一流”建設貢嘎計劃,創新設立四川省科技教育聯合基金,支持高校產出更多標志性成果。創新校企“雙激勵”機制,累計投入20億元,支持建設省級產教融合試點項目50個。
第二是建平臺。我們有組織推動高校服務企業科技創新需求,積極爭取國家布局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高等研究院、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三大平臺”,強化對重點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
第三是抓改革。我們深入推進“就業—招生—培養”聯動機制改革,建立省級統籌、高校自主、適度超前的學科專業預警與動態調整機制,計劃3年內優化調整高校20%左右的學科專業布點,以更大力度改革優化學科專業設置。
問:最后,請簡要談一下您對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有什么愿景?
余孝其:建成教育強國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愿望。到那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更加寬廣,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源源不斷涌現;家家戶戶的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中國教育具有強大的國際競爭力、影響力和話語權,我國成為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鏈接
答好教育強省建設“四問”
建設教育強省是一個系統工程,四川將答好“四問”,以百年樹人的戰略眼光,以百舸爭流的奮斗姿態,朝著既定目標扎實邁進。
一問教育強省根本何在?
堅定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統領新時代四川教育工作,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切實增強加快推進教育強省建設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
二問教育強國四川何為?
精準對接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跳出四川看教育、站位全局謀發展,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方面持續貢獻四川教育力量。
三問強省建設教育何為?
準確把握四川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不斷提升教育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培養造就新時代高水平教師隊伍,深入推動教育對外開放。
四問教育強省支撐何在?
系統謀劃重大政策,構建“1+N”政策支撐體系;系統實施重大項目,緊扣“雙一流”建設等方面生成項目;系統推進重大改革,以教育評價改革為牽引,聚焦重點改革事項持續發力;系統打造重大平臺,緊扣國家戰略需要和區域發展需求,加強高等研究院等重大平臺的建設布局。
宋婧 胥茜 葛仁鑫 陳朝和 通訊員 魯磊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