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之強夯實全面振興之基 為建設教育強國貢獻遼寧力量——專訪遼寧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王慶東
http://www.progcable.com2025年01月17日 09:47教育裝備網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遼寧省認真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積極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于2024年11月18日召開全省教育大會,按下建設教育強省的“快進鍵”。近日,本報記者專訪遼寧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王慶東,一探遼寧在強國建設征程上,如何以更高站位、更強擔當、更實舉措,推進教育強省建設。
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為教育強省建設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問:近年來,遼寧在實施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中謀劃和推進教育強省建設,教育事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新時代新征程,遼寧將抓住哪些關鍵問題推進教育強省建設?
答: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建設教育強省的關鍵也在黨。遼寧省委做到五個強化,確保教育強省建設質效。
強化組織領導。省委副書記、省長任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任省委教育工委書記,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教育領導體制不斷完善。
強化優先發展。在財政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將省屬高校生均撥款標準提高1100元,將政府獎學金名額由1500名增加到3000名、標準由每生每年8000元提高到1萬元。大力實施教育提質增效工程,僅2024年就投入省以上資金54億元。
強化黨建基礎。提前一年完成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改革任務,向民辦高校選派黨委書記,向省管高校派駐紀檢監察組。
強化班子建設。選優配強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領導班子。從全國范圍選聘專家、名家任高校主要領導,加強高校領導班子建設。
強化工作合力。與教育部開展部省共建,與國內20余所“雙一流”高校開展戰略合作。全力做好教育系統安全穩定工作。
堅持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不斷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體系
問:近年來,遼寧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五育”并舉方面作了積極探索,積累了很多經驗。請介紹一下相關工作成效及下一步工作舉措。
答:德育方面,著重加強學校思政課建設,省委書記、省長帶頭深入高校講思政課。聚焦遼寧“六地”紅色資源,設計推廣46條精品研學路線,打造“大思政課”品牌。
智育方面,推動科學教育實驗區、實驗校建設取得實效,著力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
體育方面,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省義務教育學校全部實施課間15分鐘,嚴格控制課堂電子設備使用時長,“小眼鏡”“小胖墩”“小豆芽”問題有效緩解。以承辦中學生足球世界杯為契機,深化體教融合,極大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
美育方面,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廣泛開展學生藝術展演和美育教師基本功展示等活動,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
勞動教育方面,打造近百個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實踐,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
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遼寧具有哪些基礎?又將在哪些方面實現突破?
答:遼寧深入實施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覆蓋率達98.2%;優質公辦中心幼兒園覆蓋90%的鄉鎮;省示范特色高中在校生占比達73.4%,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
下一步,將把促進公平和提升質量融入教育改革發展全過程各方面,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一是做好學齡人口變化監測預警,統籌配置教育資源,加快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
二是著力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增加公辦幼兒園學位供給,加快補齊農村學前教育短板。
三是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辦好農村寄宿制學校和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
四是推進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深入實施縣中振興計劃,建設綜合高中,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更多選擇。
五是加強特殊教育資源建設,推動特殊教育融合發展,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質量。
強化教育對科技和人才的支撐作用,把教育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問:如今的遼寧,全面振興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興可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迫切需要涵養人才資源、提高科技水平、激發創新潛能。那么,教育如何發揮戰略先導作用,以教育之強夯實振興之基?
答:遼寧科教資源富集,114所高校中,碩士和博士學位授權高校分別列全國第三和第四位,理工農醫類高校占57%,每個市都有以理工類為主的高職學校,研究生教育學科覆蓋學科專業目錄的93%,本科專業覆蓋除軍事學、交叉學科以外的12個學科門類,高職專業覆蓋遼寧現代產業體系。同時,遼寧產業基礎雄厚、產業門類齊全,為教育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景和實踐平臺。
近年來,圍繞維護國家“五大安全”,聚焦構建具有遼寧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了282個省級現代產業學院和15個鄉村振興學院,打造了1個國家級、10個省級市域產教聯合體和19個省級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培育了591名“興遼未來工匠”,每年科技成果轉化7000項以上,全省兩位科學技術最高獎獲得者均來自省屬高校,高等教育龍頭作用和高校的引領作用正在充分發揮。
下一步,將有序優化高等學校布局,加大“雙一流”建設力度,加強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效能,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切實把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服務和支撐中國式現代化遼寧實踐。
鏈接
牢牢把握“三大屬性”建設教育強省
遼寧將以更高站位、更強擔當、更實舉措,建設基礎教育公平優質、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高等教育自強卓越,人才培養精準高效、科研成果持續涌現,人民群眾滿意、支撐全面振興的教育強省,為建設教育強國貢獻遼寧力量。
一要抓關鍵,確保教育強省建設質效
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把教育事業擺在更加突出的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強化組織領導、黨建基礎和班子建設,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二要牢牢把握政治屬性,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
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守正創新加強思政課建設,進一步完善“五育”并舉教育體系,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三要牢牢把握人民屬性,站穩踐行宗旨、為民造福的人民立場
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高中階段教育特色多樣化發展,特殊教育優質融合發展,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四要牢牢把握戰略屬性,強化服務振興、賦能發展的重要作用
圍繞維護國家“五大安全”,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夯實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堅實基礎,形成推動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的倍增效應。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