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暢通高校畢業生就業路
http://www.progcable.com2025年01月17日 09:52教育裝備網
取消不必要的限制,給予高校畢業生更多的選擇權,有助于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主動性,鼓勵他們勇敢嘗試新的事物,不斷挑戰自我
日前,國家發改委發布《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明確提出全面取消在就業地參保戶籍限制,并完善社保關系轉移接續政策。這一文件的出臺,標志著我國在促進勞動力自由流動和保障勞動者權益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近來,四川、廣西、貴州、湖南等多個省份也相繼發布相關政策文件,放寬或取消應屆生身份限制,強調要打破地域和行業限制,鼓勵和支持畢業生到基層和艱苦地區就業。
相關政策的推出,無疑有利于解決過去因戶籍、地域、身份等因素造成的就業障礙。具體來說,取消在就業地參保戶籍限制后,勞動者可以更加自由地選擇工作地點,無需擔心社保問題;而取消應屆畢業生身份限制,則意味著即使已經參加過工作或者繳納過社會保險的年輕人,在一定期限內仍然可以以應屆生的身份參與公務員考試或企業校招等活動。過去許多畢業生因為錯過了所謂的“黃金期”而失去了很多寶貴的機會,新政策的實施使得他們在職業生涯中有了更多的選擇和靈活性。這些政策,有利于打破傳統的就業壁壘,使人才能夠在更廣闊的范圍內自由流動,從而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取消不必要的限制,給予高校畢業生更多的選擇權,有助于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主動性,鼓勵他們勇敢嘗試新的事物,不斷挑戰自我。這不僅增加了他們獲取理想工作的可能性,也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索不同的職業路徑,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
除了取消限制,為給予高校畢業生更多自由選擇權,很多地方還通過設立專項基金、提供生活補貼和住房補助等方式,直接減輕畢業生的經濟負擔,增強他們的就業信心。特別是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這些支持措施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廣西的“一站式”服務平臺,不僅為畢業生提供了便捷的服務渠道,還通過整合各方資源,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就業服務體系,大大提高了就業效率和服務質量。各地推出的創新創業支持政策,為有志于自主創業的畢業生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和條件。無論是設立“青年創業導師團”,還是實施“萬名大學生見習計劃”,都是為了幫助高校畢業生積累經驗、提升能力,最終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化。這種從“輸血式”援助向“造血式”培養的轉變,不僅有利于個人成長,也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盡管上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環境,但要真正實現“學有所用、才盡其能”的美好愿景,還需要政府、用人單位、高校等從完善法律法規、樹立正確用人觀念、健全人才培養體系等多個方面入手,持續優化就業生態。
從政府方面看,就是要完善就業法律法規。高校畢業生就業相關法律法規涉及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全方位支持和保障,是確保高校畢業生就業通暢以及在就業過程中享有合法權益的重要基石。對此,應加強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法律法規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提高立法層次,減少政策性文件的頻繁修改和變化,并將大學生就業勞動保護列為法律單獨章節,明確用人單位的法律責任,增強法律效力和可操作性。針對求職應聘中的各類就業歧視現象,相關主管部門還應建立專門的維權機構,為畢業生提供法律咨詢和維權服務,加大對用人單位的監管力度,對于違法違規行為依法進行嚴厲處罰,切實保障畢業生的就業權。
從用人單位方面看,則是要樹立正確用人觀念。用人單位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能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也可以通過人才培養和反饋機制調整等推動高校與就業市場緊密連接。當前用人單位視域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存在的短板主要體現在用人機制滯后、對就業法律法規執行不力等方面。因此,用人單位應當樹立正確的用人觀念,建立科學合理的招聘評估體系,摒棄“唯學歷”“唯名校”等不合理的招聘標準,以及不留痕跡的口頭歧視、隱性歧視、暗箱歧視、間接歧視。要綜合考慮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專業技能、實踐經驗等因素,更加注重畢業生的實際能力和潛力,而非僅僅關注學歷和專業等硬性條件。
從高校方面看,就是要健全人才培養體系。高校在促進畢業生就業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應為畢業生提供教育和培訓、職業規劃,搭建就業平臺,全方位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在促進畢業生就業中還存在課程設置與市場需求不緊密、就業指導服務體系不完善、校企合作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對此,高校則要緊密結合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內容,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要與企業合作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加強職業規劃課程和就業指導服務,幫助大學生進一步明確職業目標,了解行業動態,制定合理的職業規劃,提升大學生的就業意識和就業能力。通過“走出去”和“引進來”的雙向互動模式,與各類用人單位建立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和渠道。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和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畢業生的高質量就業不僅是個人成長和家庭幸福的基礎,更是推動社會進步和國家繁榮的重要力量。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更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學校等各方共同努力,進一步暢通高校畢業生就業路。
(作者系南昌工程學院發展規劃處副處長、高等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