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驗式學習中深化生物學概念
http://www.progcable.com2025年01月17日 10:05教育裝備網
生物學概念是處于學科中心位置、對學生學習具有引領作用的基礎知識。在教學中,教師圍繞生物學概念組織并開展教學活動,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遷移應用。體驗式學習著眼于學生親身經歷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驅動知識的建構,還能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在體驗和感悟中深化生物學概念,提升核心素養。如何在高中生物學課堂上通過體驗式學習深化生物學概念?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分享以下四方面的思考與體會。
在情境體驗中實現概念生活化
體驗式學習強調認識的情境性,強調知識是在具體情境中建構的。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實現概念生活化,在熟悉的情境中促進學生對生物學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遺傳信息控制生物性狀,并代代相傳”這一概念的教學中,“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是抽象的知識點,學生很難理解“基因的表達”這一概念。因此,筆者通過播放電影《侏羅紀公園》,展示科學家從琥珀化石蚊子體內提取出的血液中分離出恐龍的DNA,然后利用青蛙的DNA來修補恐龍的DNA,最后克隆出恐龍的片段。接著,筆者引導學生思考電影中的科學家是怎么使已滅絕的恐龍復活的,現實生活中是否可實現,如果可以,必須解決什么問題……這一系列問題引導使抽象概念情境化、生活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理解“基因的表達”這一概念。
在過程體驗中達成概念具象化
在生物學概念學習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過程體驗強調學生必須親歷過程與方法,在體驗中彰顯學生主體地位,通過活動體驗、模型建構、角色模擬等方式讓相關概念具象化,在學生動手活動和對資料的分析探究中進行思維加工,進而促進學生對概念的建立、理解和應用。
例如,在“遺傳信息編碼在DNA分子上”一節的教學中,“雙螺旋結構模型揭示了DNA分子的結構”這一概念的突破是教學的重點,更是教學的難點。教師可以通過實踐活動、角色模擬體驗,讓學生有效突破重難點,完成DNA雙螺旋結構這一概念的教學。
在實踐活動體驗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實踐組裝,加深對DNA雙螺旋結構的理解。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分為4人一小組,利用已組裝好的4個脫氧核苷酸組裝成雙鏈雙排的DNA片段,在10分鐘內,學生也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小組成員拼接成更長的鏈,并展開討論。最后,每組派代表描述“DNA一條鏈中相鄰兩個脫氧核苷酸如何相連”“雙鏈如何體現反向平行”“兩條鏈之間的堿基配對有什么規律”“所組裝的DNA片段有幾個游離的磷酸”等方面的觀察與思考。啟導深入,促成領悟,成功構建模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對DNA雙螺旋結構有了形象和直觀的理解。
在角色模擬體驗方面,對于學生難以消化的知識,比如反向平行雙鏈,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直接參與體驗的方式,進行模擬,加深理解。在教學中,筆者示意學生右手平伸代表含N堿基,左手彎曲握拳代表磷酸,頭和身體代表脫氧核糖。選中間兩組學生排成兩排,后一名學生的左手搭在前一名學生的左肩上,代表兩個脫氧核苷酸通過磷酸二酯鍵相連,兩排學生代表兩條脫氧核苷酸長鏈。通過親身參與和角色模擬,學生積極思考、探究問題,對雙螺旋結構兩條反向平行雙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共享體驗中促進概念深刻化
體驗具有個體差異性,即便在同樣的情境中,不同學生也會從不同的視角理解學習內容。因此,體驗若只有個體親歷,沒有共享交流,就很難上升到對概念的共性、理性的深層次認識。共享體驗能在交流共享中實現知識的內化,促進學生對生物學概念的穩固建構和深刻理解。
在這一環節,教師要把握住學生體驗之后渴望分享、急于交流的絕佳時機,進行生生對話、師生對話,將學生的學習熱情推向高潮,將課堂教學推向學生體驗的核心階段。例如,在“雙螺旋結構模型揭示了DNA分子的結構”這一概念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DNA的雙螺旋結構模型,展示學生作品,指出其中的不足并糾正,逐點講解DNA分子的結構要點。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比較鄰組制作的模型是否相同并嘗試尋找出現差異的原因,引導學生對比模型,發現DNA分子結構的不同體現在堿基對的排列順序不同。共享體驗、合作交流,在這一過程中進行著自然的交替和轉換,通過相互之間的意見溝通,使學生建構起更為完善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對概念的深刻理解。
在成就體驗中形成概念體系化
在教學收尾階段,教師可通過思維導圖強化生物學概念生成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在動手建立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不斷反思、總結,形成概念建構的知識體系,實現有意義的學習。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創設一定的新情境進行應用,可以結合教材設置基礎練習、知識遷移、技能應用等,其中既有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鞏固,又有對方法的熟練、對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建立生物學概念。同時,教師也要針對反饋上來的問題進行情境創設,一方面引導學生自我反思,糾正錯點、彌補弱點,另一方面引導學生自我拓展,進一步探究所發現的新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建立科學概念,為學生在新情境下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系浙江省東陽中學)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